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RSS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海东资讯 >

72小时 40项救援项目 海东市开展高原地震拉动实战演练

时间:2019-06-15 08:50 作者: 点击:

大面积搜索、孤岛救援等9个救援演练项目。,到达演练目的地后,暂时制定了一套调离方案,救援人员立即制作倍力系统展开了救援,随后用同样的方式将第二块,按照国际搜救标准,搜救开始

5公里急行军

“叮铃铃,叮铃铃……”6月12日清晨5时,一声急促的铃声将正在酣睡的海东消防救援支队队员从睡梦中惊醒,拉开了海东市高原地震拉动实战演练的序幕。

演练模拟海东市平安区发生里氏6.5级地震,海东消防救援支队立即启动《地震灾害救援预案》,调集一个重型地震搜救队、一个轻型地震搜救队、一个搜救犬分队和机关作战指挥组、政治工作组、战勤保障组等共120名指战员,13台消防车迅速集结赶往灾害现场实施救援。

急行军徒步5公里

6时13分,全市消防救援队伍统一在海东市消防培训基地集结完毕。随后,指挥部根据灾情设定,对消防救援器材装备进行实地查验,确保救援过程中各类消防器材装备完整好用,并在此基础上向救援队伍授予青年突击队和党员先锋队队旗。为了更加贴近实战,演练导演组设定集结地至地震灾区约5公里道路被地震损毁,车辆无法经过,全体消防指战员必须携带72小时行军背囊及地震救援器材徒步开进。经过近1个小时,急行军救援力量于9时全部抵达演练地点。

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和建筑分布特点,此次演练科学划定救援区域,以实战为背景,共设置了废墟支撑横向破拆救援、竖井救援、悬崖救助、大面积搜索、孤岛救援等9个救援演练项目。

搜救队展开救援

到达演练目的地后,指挥部根据灾情情况下令让重型和轻型地震搜救队展开救援。

现场,探测人员探测到倒塌的废墟下有生命迹象后,队员们根据被困人员的位置,暂时制定了一套调离方案。但在营救的过程中余震还在不断发生,如果调离废墟上的堆积物会对被困人员产生第二次伤害。此时,调离方案行不通。指挥人员和营救人员立即另辟蹊径,决定选择用牵引的方案营救被困人员。

为了尽快将被困人员救出,救援人员立即制作倍力系统展开了救援。三根手腕粗的钢钎很快被钉到了地下,栓上牵引救援绳索后,队员们齐心协力,将第一个重达三百多斤的水泥盖板成功牵引。随后用同样的方式将第二块、第三块盖板成功牵引。

重型救援队精确定位

“有人吗?有人吗?”在一处标有建筑物危险性评估标记的倒塌楼房前,重型救援队队员朝倒塌的房屋内喊道。搜寻人员分别利用人工呼喊、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三种搜寻方式,对模拟居民房屋坍塌区域进行立体交叉搜寻,并不时伏地敲击,以达到精确定位,不放弃每一名被困人员。

“这里有生命体征的迹象,你们快过来……”手拿生命探测仪的营救人员王小泰在一处破旧的房间角落里发现了一名“被困人员”。营救人员立即利用向上向下横向综合破拆救援、废墟支撑横向破拆救援等方式展开了营救。

“按照国际搜救标准,在搜救前,搜救队员会对受困者场所的废墟建筑结构稳定性、危险物质,营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搜救开始后,会及时标注发现的被困人员,对无生命迹象和有生命迹象的被困人员,会采取简写的方式进行标示。”在倒塌的房屋前,正忙着指挥的重型救援队副队长孟小刚说。

72小时完成40项高难度、高强度、高标准的救援项目,不仅是对每名参训人员体能、意志的极大考验,更是对高原地区极高难度救援工作的极大挑战。此次实战化地震拉动演练重点检验了我市消防救援队伍在灾害现场时自我保障、实战处置、通信保障、应急报道等方面的能力,有效提升了队伍跨区域救援的实战水平,增强了队伍战斗力和各救援组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也为下一步长时间、远距离、跨区域地震救援作战奠定了实战基础。

西宁资讯 | 海西资讯 | 海北资讯 | 玉树资讯 | 青海资讯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by 2013-2018青海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豫ICP备140255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