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RSS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青海资讯 >

【聚焦两会】青海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

时间:2021-02-03 16:32 作者: 点击:

随着经济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升城市竞争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通过城镇教育,体育,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文化,拓展外循环市场

  ·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要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目前,随着经济发展,我省城镇化水平稳定上升,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4.82%提高到2018年的55.52%。青海省城镇化发展进入中期阶段,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青海省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仍需加快城镇化发展。

  对此,民建青海省委认为,虽然我省城镇化发展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城镇空间分布与发展不均衡。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域是西宁海西,均超过70%,果洛城镇化率则不足30%。其次,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城市地区。青海省经济高度集中在以西宁为首的三个主要城市化区域,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城市地区。再次,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不合理。青海省现有大城市2个,小城市4个,其余均为小城镇,城镇结构上出现中等城市断层,中等城市断层阻碍创新成果沿各级城市扩散,制约腹地创新能力提升。此外,区域间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区域间基础教育、文化与医疗卫生发展不均衡,青海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不均衡。总体来看,玉树、果洛、黄南等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显著高于西宁、海东海西等城市化地区。

  民建青海省委建议,围绕“一群两区多点”,把握兰西城市群建设的契机,把青海东部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要人口载体,不断推进东部城市群、西宁与海东、东部其他具有发展优势的城镇三个不同层次相邻城市(镇)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提高城市群发展质量,提升城市竞争力。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小城镇作为载体,大力发展村集体产业,推动农牧民就近就地城镇化,巩固脱贫成果。

  同时,突破三次产业互相割裂、脱节的现状,将一二三产业贯通,形成六次产业链条,按照六次产业的思路推进产业与就业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培育青藏高原农畜产品的竞争优势,发展高品质的青藏高原绿色农牧业。把特色农产品作为青海融入“一带一路”的一张生态经济名片,以此为契机推进青海省的开放发展,在绿水青山中培育金山银山。

  此外,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信息化和电商发展,城镇化向农牧区延伸,提高农牧业产值和经济贡献,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缩小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差距。多主体参与,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强化对失地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技能训练和职业教育,对于城市棚改、农村征地涉及的相关居民,设计社保基金参与机制。

  建立在全省范围内可流通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完善新型城镇化的成本分担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生产要素城乡间流动。各级政府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合理确定城市建设规模,功能定位和保障体系。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通过城镇教育、卫生、体育、文化事业的优先发展,提升城镇的品质与产业基础来吸纳各种要素向城镇流入。提高居民素质,鼓励人才引进和本地人才的挖掘培养,形成有利人于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方面,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内循环活力。另一方面,通过有生态、有文化、有活力、有特色、高品质的城镇化建设和宣传推广,吸引国内外其他区域的潜在消费群体,拓展外循环市场。

火币网
西宁资讯 | 海西资讯 | 海北资讯 | 玉树资讯 | 青海资讯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by 2013-2018青海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豫ICP备14025562号-1